阅读量调查
国家 | 人均阅读量(本) |
---|---|
以色列 | 64 |
俄罗斯 | 55 |
美国 | 50 |
德国 | 47 |
日本 | 40 |
法国 | 20 |
韩国 | 11 |
中国 | 4.58 |
以上数据摘自网络,仅供参考。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,我们的国人的阅读量人均很低。当然,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大,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平均数字。但看看身边的我们,我们的阅读量又是多少呢?
如何阅读
该部分内容摘自《HOW to READ A BOOK》(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)根据阅读的层次,可以分为基础、检视、分析、主题阅读。
基础阅读
一切阅读的基础,当我们读完小学三年级后,我们就已经学会了许多汉子和查字典,已经可读懂一些简单的文章。
检视阅读
- 浏览(分析阅读的第一步,找到主题并分类)
- 粗浅的阅读(分析阅读的第二步,总结书中的主要内容)
分析阅读
- 第一阶段: 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?(整理内容大纲)
- 找到本书的主题或分类
- 用一句话概括本书内容
- 列出全书纲要及部分纲要
- 找出作者提取的和未解决的问题
- 第二阶段: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?详细内容是什么?(诠释大纲内容)
- 找出关键字,与作者达成思想上一致
- 抓住关键句,找出主旨
- 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,重新架构文章结构,找到作者主张
- 确定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、未解决什么问题,未解决的有多少是作者自己认为解决不了的
主题阅读
- 找到跟主题相关的细节
-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(面对不同作者的关键字,由自己建立共识,让作者与我达成共识)
- 理清问题(把作者的主旨变成自己的主旨)
- 界定议题(根据不同作者的对问题的观点,就产生了这一主题的争议,即议题)
- 分析阅读
分析思考
如今,我们的阅读资讯,除了传统的书籍、报纸、杂志外;我们可以从电脑端、移动端获取我们的信息。在这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,哪些是我们索需要的,这个答案要因人而异。关于新闻信息,很多App软件(网易新闻、今日头条、快讯、腾讯新闻等),我们可以通过类别标签过滤自己感兴趣的内容。其实,这些应用有些会通过大数据分析你的个人喜好,在推荐栏里面推荐你感兴趣的内容。有时,会导致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看一些垃圾信息。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通过标签过滤信息,比如财经、科技、手机、热点之类的。
关于碎片时间(通常碎片时间就是指没有安排任何工作,未被计划的时间。因为零散、无规律,所以被叫做碎片时间),如果我们加以利用,一年下来,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资讯和阅读量的提升。个人通常在等车,坐地铁或者公交时,通过微信阅读一些公众号的技术和其他类型的文章。一年下来,平均每天至少一篇技术文章,其他类型文章十篇左右,累积下来就至少可达四千左右的文章阅读数量。
对于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,我们需要一整段的时间,碎片时间是无法让我们集中精力去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。对于我们技术开发或者项目带队,在确定好需求后,我们前期需要去调研技术实现方案。有时,我们需要去实践某些方案样例,充分对比各个方案的优缺点。在得出合理的方案评价时,我们得去阅读技术文档以及博客。在读技术类书籍,比如《Java编程思想》,如果只是监视阅读(快速阅读)的话,往往技术层面的知识只停留在知道。一旦需要现场实战时,我们还得去翻阅资料,搞得连最基础的用法都不会。这时我们,可以深入地去学习,可以照着书上的例子抄写一遍,加深记忆,并且在机器上实战。之后通过做些习题,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。好像有点回到学生时代,做课堂和课后作业。对于优秀开源项目源码的阅读,我们可以参照一些大神的分析博客,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及实际项目中的应用,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开发者的项目架构和设计模式。
阅读,会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阅读者。《小窗幽记》中有一句胸藏文墨怀若谷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三毛在自己的文笔里写过——读书多了,容颜自然改变,许多时候,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,不复记忆,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,在气质里、在谈吐上、在胸襟的无涯,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。
摘记
林肯控制情绪的故事
读书的意义
不读书的人,
看到的只是别人画给他看的美好世界;
读了书之后,
你认识了黑暗和丑陋;
只有读了更多的书之后,
你就站在了巨人的肩上,
看到了希望和光明。
惰性生根
没有行动,懒惰就会生根发芽!没有梦想,堕落就会生根发芽!时间越长,根就越来越深!到时候想站起来就会是件很困难的事。
拒绝拖延,拒绝懒惰!想要,就立即行动。